老伴突发脑出血,经抢救脱离危险,但自此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此后的15年里,妻子日复一日精心照顾,并写下了12本日记,记录老伴的病情、治疗以及亲友的关爱。如今,老两口会一起翻看这些日记,老伴总是感激地说:“这么多年,庆幸有你陪伴。”
一次意外
80岁的刘希瑜,与85岁的老伴郭米焕住在涤纶厂小区,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至今,刘大娘仍记得15年前的那一幕:她正在厨房做饭,丈夫突然说身体不舒服。
“那是2010年5月4日,他剧烈咳嗽,还说头疼、恶心,随即晕倒。我感觉不妙,赶紧拨打120,送他去了附近医院。”刘大娘说,本以为是吃坏了引发的肠胃炎,却被告知脑干出血,要马上开颅。幸亏送医及时,术后3天,老伴苏醒。又经过3个月的住院治疗,终于出了院。
由于这次意外,再加上年纪较大,郭大爷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身边必须有人。刘大娘变成了“全职护工”,每天想着如何照顾好老伴,让他尽快康复。
从那时起,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来,老伴每天要吃多种药,记下来不会遗漏。二来,写下每天的作息时间、血压、血糖、体温等情况,如果老伴身体不舒服,翻看记录就能找出问题出在哪儿。
一晃15年
“2010年8月7日,米焕发烧了,我给他吃了药。上午10时,体温38.4摄氏度;中午1时10分,37.5摄氏度;下午2时40分,36.8摄氏度。用了头孢、血栓通。晚上7时,终于退烧了,我的心也放松了一大半。”
“2013年11月10日,昨天夜里他咳嗽很厉害,把药都吐了。我有点生气,和他争吵,都吐了病怎么能好?但我清楚,他也不好受,很可怜。加油,米焕!”
“2016年6月6日,天气热了,我努力扶着老伴,给他洗澡。他站不住,只能坐在凳子上给他淋浴,擦擦身体,打打肥皂,不敢洗太长时间,怕他头晕眼花。老伴说挺舒服,累得我一身汗,但是我俩终于把这件大事完成了!”
2023年6月5日,郭大爷前一晚咳嗽很厉害,两个人都没睡好。清早,刘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如往常一样,为老伴擦拭身体,换内衣,穿衣服,收拾床铺。随后,又把他从床上扶到轮椅上,再把轮椅推到沙发旁。老伴的双腿无力,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刘大娘身上。她使劲撑着,怕把老伴摔着。安顿好后,她才开始做饭,煮上鸡蛋,热上牛奶,把太谷饼掰碎,泡在牛奶里,再把牛肉切成碎末。喂老伴吃完,她的饭早凉了,只能重新热一遍。当天,刘大娘在日记中写道:“折腾了3个小时,所有的事情都妥当了。我希望我和老伴都能好好的,他开心我也开心。”
一年又一年,刘大娘的日记写了一本又一本。这些日记,成了老两口岁月过往的印证。
一份深情
这些年,刘大娘每天都很忙碌,但依然坚持记录。2023年的大年初一,她在那一页上,拿红色马克笔画了一对红灯笼,并写下“您好,2023年。幸福、安康!”短短一行字,代表了她最大的心愿。
老人的坚持,感动了身边亲友和邻居们,和泽苑社区将这家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安排人过去看望。网格员佟泽林表示,好几次入户,想帮着做点家务,可刘大娘总说:“没事,我能应付。这么多年,习惯了。”有一次,网格员来了,刘大娘正在厨房做饭,手机里放着红歌。老人说:“我一听这种歌曲,就觉得斗志昂扬。而且,经常有你们这些年轻人陪伴,惦记着我们,心里很感动。”
翻开日记本,密密麻麻的字,没有一句是甜言蜜语,记录的全是日常生活,却流露着满满真情。刘大娘说,会继续用心照顾老伴,与他携手走过往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