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太重突破》的长篇报道,通过“知重负重,求生脱困”“重整旗鼓,谋划新生”“重构机制,创新突破”“任重道远,未来可期”四个部分,描画出作为共和国装备工业的长子、重新站起来的太重集团,正以昂扬姿态大步向前。
报道称,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重集团考察调研,嘱咐企业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
2020年,太重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拿出了清晰方案:力争5年实现“求生、脱困、新生”三步走。
退城入园,是太重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报道讲述,太重在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0亿元,年均增长25%。通过“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把“卡脖子”转化为“杀手锏”。
2020年以来,太重实现了营业收入“四连升”、经营利润“四连增”。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赛道,新战略、新目标,已成为太重再出发的新标签。
今年5月7日,太重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行业首创甲醇汽车起重机正式投入使用;5月30日,又一个超百吨级的“重量选手”TZ1350液压反铲挖掘机在太重亮相,其伸展开来的“太重臂膀”高擎向未来;6月11日,在太重轨道交通产业园区,近万片高端客车轮整装待发,即将发往海外……应时而变,厚积薄发。国之太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