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

市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

发布日期:2024-06-24 来源:太原晚报 浏览量:629

  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30人,起诉149人;未成年人共同犯罪居多,占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70.3%;审查起诉14周岁至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56人,连续两年下降……6月21日,市检察院公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希望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形成保护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1 严惩侵害犯罪

  我市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3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30人,提起公诉149人,同比分别上升91.2%、129.2%。其中,一审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53人,占判决总人数的46.5%;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建议判处从业禁止4人,均获法院采纳。

  白皮书显示,利用网络实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全市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5人,“线上联系线下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3人,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需加强。

  酒店、宾馆等住宿场所是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高发场所。受理审查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生在酒店、宾馆等留宿场所的有37件,住宿经营者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还需提高,对住宿场所的监管仍需加强。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犯罪数量上升,共受理审查逮捕2件10人,受理审查起诉3件13人,前两年均无此类案件。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还办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9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79件,民事公益诉讼起诉4件。案件集中在群众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旅馆、网吧、酒吧、电竞酒店、私人影院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文身,滥用成瘾性药物,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等领域。

  2 强化双向保护

  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全市检察机关创设“一案多查三同步”审查方法,开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强化双向保护,既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也注重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438人,呈现出的特点有:低龄化犯罪呈下降趋势,14周岁至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56人,连续两年下降;犯罪类型多元且相对集中,涉及罪名27种,人数较多的罪名为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等6种;外来人口居多,非太原市户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总数的69.9%;未成年人共同犯罪居多,占总数的70.3%;利用电信或网络实施犯罪多发,占总数的18.5%等。

  “宽容不纵容”。白皮书显示,我市检察机关根据犯罪性质、主观恶性、危害后果,对230人依法提起公诉,对169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1399次;实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律援助、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全覆盖;犯罪记录封存203人。

  检察机关最大限度关爱救助困境未成年人,向49名未成年人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0.5万元,协同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做好心理疏导、复学转学、政策转介等救助;支持19名未成年被害人提起侵权损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帮助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为1名儿童协调办理户籍登记。

  3 多方协作发力

  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市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参与司法保护工作全过程的优势,以检察司法保护为切入点,强化与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协作配合,主动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五大保护”,同向而行。

  一是助力发挥家庭保护基础作用。起诉监护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问题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272份。

  二是督促完善学校保护工作机制。276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90次;以举办模拟法庭、法治讲座、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形式,花样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三是促进提升社会保护成效。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协作,将强制报告纳入网格职责;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情况通报等方式,促推相关职能部门共商共治、依法履职,强化对容易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场所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场所的监管。

  四是推动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加强普法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教育挽救涉网络犯罪的未成年人,不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57人,通过精准帮教助力其改过自新。

  五是全面融入政府保护。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争取工作支持;强化与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