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辛苦寻寻觅觅 湖滨广场周末相亲角 父母是主角

不辞辛苦寻寻觅觅 湖滨广场周末相亲角 父母是主角

发布日期:2024-06-23 来源:太原晚报 浏览量:867

  每逢周六日,位于湖滨广场的相亲角总是人头攒动。伞一撑、折叠凳一支、相亲资料表一挂,一个简单的“婚介所”就搭好了。

  6月16日17时,记者走进湖滨广场的相亲角,这里俨然是一个大型婚恋社交场所。地上摆着、树上挂着、手里拿着……满眼望去,全是各式“寻缘”帖和相亲资料。仔细一看,年轻后生和姑娘很少,这个相亲角,主角大都是“家长”。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这些家长不辞辛苦地寻寻觅觅,只为帮儿女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结婚对象。

  “想在太原找个好对象”

  相亲角里不再只是“85后”“90后”的天下,“00后”们开始闪亮登场。

  女生小赵2000年出生,第一次和母亲来到相亲角,她戴着口罩略显害羞。她的个人资料被母亲用A4纸打印出来,塑封好挂在路边的绳子上。“人家开始还不愿意来呢,是我好说歹说,才答应过来感受一下这个氛围”,小赵的母亲刘阿姨笑着说,“在老家,女孩24岁嫁人不算早,她已经到成家的年龄了。”刘阿姨表示,“我就是想帮她在太原找一个好对象。”

  一番找寻之后,刘阿姨看到了同为“00后”的小伙子小王,她忙不迭地询问对方,并向其介绍自己女儿的大致情况。此时,十多个热心家长也围了上来,刘阿姨抓住机会,不厌其烦地继续介绍女儿的基本情况,并询问对方孩子的条件。母亲忙着“社交”,小赵在一旁默默观察。来相亲角,她有自己的看法,“相亲者能见到女孩本人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起码会觉得女方很有诚意,这样能加分不少。”

  代表女儿前来一探究竟的老史,正在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女儿,“娃2000年出生,去年大学毕业。”

  几个月前,他把女儿的资料挂在了相亲角。“女儿知道你来相亲角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老史坦言:“其实是她主动要求我把她的资料挂在这里的。”老史说,女儿小史上大学后,家里人很支持她谈恋爱,但她在大学校园里并没有遇到心仪的男生。自从在相亲角公布了个人资料后,小史相继见了几位男生。她说自己收获颇丰,“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优秀男生,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功,但增长了社会阅历,自己也成熟了很多。”

  “择偶要找合适的人”

  “择偶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合适比喜欢更重要。”赵阿姨说。赵阿姨的女儿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又被遴选到省直单位。赵阿姨坦言,随着女儿不断向上提升,她不甘心“向下择偶”。

  热心的赵师傅退休以后,一直在相亲角给年轻人介绍对象。赵师傅表示,工作是影响婚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家长对相亲对象的职业有要求,期望依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央企国企工作者。男生若有稳定的工作,有自己的住房,便会成为多数丈母娘眼里的“金龟婿”。据观察,女性相亲者以教师、金融从业者、国企工作者居多,而男性不少是公务员、企业自营主、IT从业者。

  除了常见的年龄、房产、家庭成员等硬性条件外,有的人也有一些特殊要求。两位家长在介绍各自孩子情况时,其中一位问道:“你孩子周末加班吗?”听到对方说不加班后,他们继续攀谈下去,还相互加了微信。

  不少家长表示,他们心目中男方的“合适”条件是有婚房、有车、本地户口、工作稳定。女方的“合适”条件是长相甜美、工作稳定、按时上下班。

  “人品比房子更重要”

  “我是找女婿,不是找房子。”一位母亲说。面对家里有数套房的男方家长,这位母亲拒绝了。她解释道:“人品比房子更重要,我找女婿就是要找和女儿匹配的,不合适的人,再有钱也没用。”

  廖先生的女儿出生于1990年,随着女儿年龄渐增,他有些着急。刚开始,女儿并不支持他来相亲角,经过一番劝说,她最终接受了这种方式。与一些家长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存款”不同,廖先生找女婿的条件是:三观正、人品好、身体健康、有稳定工作、顾家。他表示,未来女婿三观正是第一位。

  在走访过程中,几十位替子女相亲的家长表示,他们对未来“媳妇”“女婿”的首要要求就是“人品要好”。不少父母不再把“门当户对”物化成房子、学历等硬性条件,更看重结婚对象的人品,也开始认可年轻人所说的“三观”一致。

  “终身大事最后还得孩子做主”

  张先生的女儿,名校博士毕业,在我市一所高校工作。在张先生心目中,女儿“才貌双全”,可惜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另一半。女儿要求男方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身高不低于1.8米。

  作为相亲角的常客,张先生熟知相亲市场的规则,这里高学历女孩远多于高学历男孩。“相亲角没几个男博士,相比之下,女博士比较多。”

  不仅男博士少,在这个相亲角,男性相亲者也相对较少。而作为男性,当记者出现在这里时,便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小伙子,今年多大了?在哪儿工作?”当记者表明自己已婚时,热心的父母们才纷纷作罢。

  究竟该为孩子找什么样的对象?“在找伴侣这件事,女儿不降低硬性条件,我们当家长的也不会逼她,顺其自然,随缘吧。”见过太多心急如焚的父母,张先生颇为想得开,他表示:“如果把婚姻看作是成功的标准,那就错了。与其找一个人过着不幸福的生活,还不如一个人过。”

  走访中,很多家长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毕竟,“终身大事最后还得孩子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