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去皮后俗称“小米”
作为承载了悠久农耕文化的传统作物
谷子的杂交种选育
曾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杂交谷子怎样默默守护我们的饭碗?
联合国为何设立国际小米年?

3月16日晚
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省杂交谷子创新技术中心主任赵治海
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
为全国观众揭开一段
农学家与种子的难解之缘
当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品种
“张杂谷1号”选育成功时
曾有记者问赵治海
是否在那一刻感受到幸福

对此,赵治海说
幸福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自己的幸福并非来源于选育成功
而是当发现光温敏培育的方法
种下80万株实验谷时
在接到20多个农民
让帮着找谷种的电话时
在把中国的杂交谷子成功推广到非洲时

赵治海说

这张照片,让人莫名安心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
遗传育种系水稻研究中心的同学
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
照片中,赵治海和袁隆平先生相对而坐
身后墙上挂着
写有“超级杂交水稻”的实景照片
中间桌上摆着硕大饱满的杂交谷子

主持人看后不禁感慨
赵治海说
袁老当时对我讲
杂交水稻今天起作用了
杂交谷子也要起作用
将来我们要在山上种杂交谷子
在山下种杂交水稻
这样我们国家的粮食就更加安全了
谈及梦想,赵治海说
虽然实现梦想仍有距离
但在杂交谷子领域深耕40余年
赵治海始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坚定前行
让国家粮仓装上更多“中国粮”
为科学家们点赞!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