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温暖的奔赴就此开启


赵晨旭和同在昌都六高的3名支教团成员暗暗定下计划,一定要让每名学生都收到一封信,都能写一封回信。

“学生们都有向善向好的心。当我们颁发期中考试奖励时,全班会一起鼓掌高歌:‘棒!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当我们播放张桂梅校长的短片时,很多女孩儿会偷偷抹眼泪;当他们回答对题目时,会羞涩地问:‘老师,我可以拥有一颗糖吗?’正如对这次来信的期待,每每提到,他们眼睛里就有光。”



高二14班的数学课代表因为听不懂化学课,“觉得考不上大学,学习没有什么意义”。她在这个学期多次表示想辍学打工,“一个月还能挣上几千块钱”。

高二16班的扎昂收到信后特意录了一段视频回复重庆大学的“哥哥姐姐”。以往羞于口头表达的她大胆讲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兽医,给那些流浪动物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以前觉得它不可能实现,但自从收到了你们的信,你们在信里写了很多鼓励的话,我也开始选择去相信这个梦想”。

借助书信来往,重庆大学鼓励学生和昌都六高的学生结成“学习搭子”。寒假期间,重庆大学的学生将开展“一对一”和“一对二”的“云支教”活动。重庆大学的学生还自发募集爱心物品捐赠给昌都六高的学生。
昌都六高的学生也向重庆大学的学生回了信。
昌都六高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动着千里之外的重大学子。一位重大学生说:“我也要学习昌都六高的学生们,像格桑花一样活着,不仅要喜爱高原的阳光,还要耐得住雪域的风寒。”


以前初中的时候有这种活动,当时是留守儿童,以前没有手机那些,就是纯靠收信跟姐姐聊天,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光流逝,我从收信人变成寄信人了。
我也写了好多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有云南大理、四川大凉山、安徽、山西等。这个学期我就写了将近40封信,一半以上都塞了小贴纸或者其他在学校活动淘到的小礼物~
@无名
很有幸结识了一名清华学子互通来信,交往学习方法之余还可互相倾吐心声,畅聊未来。真的很感激他们,在学习生活的繁琐碎屑中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对未来的憧憬与执着,希望在我步入大学后,也能和远方的同学们交流,将这份薪火传递下去。
目前参与的志愿项目是和初中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对话,已经是第三年了,时间过得好快,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来自千里之外的书信
在这个冬天温暖了两地学子
流淌在笔尖的关怀和鼓励
带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