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好人”黄文珊:“外来的媳妇”人人夸

“太原好人”黄文珊:“外来的媳妇”人人夸

发布日期:2023-12-26 来源:太原新闻网 浏览量:967
       一转眼,35岁的黄文珊,从湖北咸宁嫁到清徐杨房村已经13年。13年间,她从一个远嫁而来的媳妇,到如今的杨房村村民委员会委员,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文珊能吃苦、肯奋斗,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以公心、善心、责任心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称赞。今年的“太原好人”榜,这位从荆楚大地远嫁而来的女子亦在其列。

       真情付出


  从千里之外的咸宁嫁到清徐杨房村,黄文珊经历了各种适应,才一步步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仅语言关,就让黄文珊着实适应了一阵子。“村里人是一口当地的方言,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能听懂的词语很少。”尽管如此,黄文珊依然努力地适应着当地的生活,并努力拓展着自己的生活圈。对于这个“外来的媳妇”,村里的人们也逐渐接受并认可。到2021年,这个说着一口普通话的女子,已经是杨房村委会中的一员。

  成为村委会委员后,黄文珊非常珍视大家的这份信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努力做一个为群众诚心办事的贴心人。

  在村委会,她提出“热情服务、一次办好、群众少跑、温暖贴心”的工作理念,提出将值班安排、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向群众公开,逐户发放“连心卡”,确保群众办事有人可找、有人可问。村里一位姓陈的大姐有肢体残疾,爱人在外打工、孩子上学,一个人生活,难免有所不方便。自从收到村委会的“连心卡”,她时常求助同为女性的黄文珊。逢叫必到,逢困必助,几年来,黄文珊无数次的帮助,让陈大姐非常感动。

  不仅陈大姐,黄文珊对村里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特困供养人士,时常组织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主动上门帮扶和慰问,受到欢迎和称赞。

        迎难而上


  2021年国庆期间,清徐连续多日出现强降雨天气,导致乌马河、象峪河清徐段水位大涨,灾情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水,黄文珊闻“汛”而动,逆水而行,冒雨在村里仔细巡查,协助清理道路断枝、积水、垃圾等,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回忆起当时的紧张气氛,黄文珊清晰地记得,尽管杨房村尚未遭大水侵袭,但险情不断。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她和村委会其他成员一起,忙碌着安抚村民,做全员撤离的准备。风里来雨里去,黄文珊忙碌着,丈夫也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排水,将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留在家里。

  看着屋外的瓢泼大雨,两个孩子哭着打电话对她说:“妈妈,我们害怕……”直到那时,黄文珊才意识到,她只忙着安抚村民的情绪,却未顾及自己的两个孩子。心中有愧疚,工作不能停,安抚孩子几句,黄文珊又开始忙碌了。

       率先示范


  2020年,杨房村集中流转土地100余亩,准备建设28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就在村民们普遍持观望态度时,黄文珊和丈夫商量,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力度大,还可以办助农无息贷款,这是机遇,她要第一个“吃螃蟹”。

  黄文珊和丈夫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报名,通过筹资和贷款,承包了两个大棚。在和菜农聊天时,她得知“普罗旺斯”西红柿在市场上行情好,决定头茬就种“普罗旺斯”西红柿。当季成熟后,两个温室总产量超过2.5万公斤,地头收购价每公斤4元多,总收入10万多元。如今,她已经承包了9座温室,收入可观。

  村民们看到丰收后黄文珊脸上的笑容,也开始动心,黄文珊进一步介绍相关情况,引导更多人承包了大棚。几年来,黄文珊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不少受益者对她赞赏有加。  

  13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黄文珊,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杨房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因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信息来源:太原新闻网

6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