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巨轮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预防警务,探索实施“清单式工作法”,用科技强警守护一方安宁,全面激活“派出所主防”新动能,为老城区注入平安新活力。
“清单式工作法”
打造基础管控新形态
12月5日一大早,巨轮派出所社区民警张辰岩拿着任务清单和同事到辖区开展工作。清单上清晰地标注着每日、每周、每月的基础工作及重点工作,一目了然。
除了社区任务清单外,派出所还有办案清单、督办清单。3张清单对基层警务工作进行梳理汇总,为“两队”高效协同提供工作指引,也让“一室”真正成为精准指挥的“最强大脑”。
在副所长、社区警务队队长闫威看来,“清单式工作法”已经成为巨轮派出所做实社区警务的“独门秘笈”。综合指挥室具有指挥督办、协调衔接职能,每日值班指挥长都会及时梳理当日接处警、安保维稳及巡逻防控等工作情况,适时更新督办清单。
“叮、叮……”12月5日17时,派出所工作群“热闹”起来,综合指挥室基础管控室的民辅警也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在实行全流程盯办机制的基础上,派出所探索设立了基础管控室。综合中队副中队长强雁翔是基础管控室负责人,每天她汇总审核工作清单并通过钉钉平台点对点实时推送给全所民辅警。
20时,值班民警接到信息推送后立即赶到李女士家,精准劝阻打算给“好友”转账的李女士,成功止损6万元。这不仅得益于辖区人口信息的精准支撑,也是巨轮派出所清单式、精细化基础管控的成效体现。
“全周期管理、全闭环运行,成为‘两队一室’警务机制高效协同运行的重要方式。”杏花岭分局副局长、巨轮派出所前任所长张桂峰介绍,自2022年2月派出所下发指令2万余条,整理档案1500余册,搜集整理各类线索3600余条,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
多元共治
构建预防警务新格局
11月1日,张桂峰来到中车社区,将“最美巨轮义警”荣誉证书颁发给义警队员石保兵。
10月25日凌晨,石保兵在巡逻中发现一男子将疑似烟花爆竹的物品搬到居民家中,立即向派出所报告。值班指挥长立即指令民警赶到现场,查获97箱烟花爆竹,并将嫌疑人抓获。
“派出所借助扎实的群众基础,大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张桂峰说,派出所继承传统、发扬优势,固化“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发挥“一社区一警两辅”作用,不断扩充群防群治力量,通过建组织、立制度、搞培训、亮身份、明职责等措施,逐步组织了包括网格员、巡防员、信息员“三大员”在内的“巨轮义警”,从最初的60人扩大至现在的1100余人,构建起一张“1+2+3+N”的群防群治工作网。如今的“巨轮义警”,已成为全市平安组织的闪亮品牌。
“巨轮派出所不断整合力量、延伸触角、完善体系,不仅构建了预防警务新格局,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找到了管用实用的‘枫桥路径’。”巨轮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宏说。
围绕辖区高发的邻里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根据不同情形划分绿、蓝、黄、橙、红五级,对重复警情、三级以上等四类矛盾纠纷盯办落实,采取电话访、入户访、社区访的方式跟踪化解。派出所不断推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机制,立足公安职责和辖区实际,总结形成了“访、查、化、建”四字工作法,联合司法、法院、信访等部门,统筹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创新推出“诉前联调”等前置调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派出所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6起,化解率100%,辖区5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科技强警
智慧警务新趋势
“找到了,就是他!”今年8月,派出所连续接到9起汽车车标被盗警情,虽然案值不大,但影响恶劣。在综合指挥室的支撑下,不到1小时办案民警成功抓获嫌疑人。
近年来,巨轮派出所不断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统筹做好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强化巡逻防控、治安整治、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管控,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了社会治安良性循环。
“借助科技力量,有力维护了辖区平安。”张桂峰说,在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派出所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作用,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35.78%,其中纠纷警情同比下降54.12%。
今年2月,市公安局以杏花岭分局为试点,在基层办案单位统一安装“群众自主报警按钮”,关联受立案监督管理平台。
“三位一体、三道防线、三级监督,全过程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也为民警依法办案提供了专业支撑。”派出所专职法制员秦杰告诉记者,他们持续加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可视化“处警监督”和“一所一派驻法制民警”办案监督,专职法制员对执法全流程进行监督,守第一道防线,所长依托“三张清单”守第二道防线,分局法制部门守第三道防线。
此外,派出所还结合智能安防小区的深度应用,实现数据赋能、精准研判。目前,派出所辖区51个全封闭小区已全部完成智能安防改造,视频监控接入综合指挥室,精准掌握进出小区人员动态,并协调推动将智能安防改造纳入10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