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今天一起来认识
红陶人头壶
它奇奇怪怪,但可可爱爱
它穿梭六千年
跨越六千年
它“貌美如初”
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了这件人头壶
跨越历史长河
至今仍“容颜”清晰
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紧密相连
细看陶壶的头部正面
圆头圆脑、鼻梁高挺、嘴角上扬
清晰地记录下了六千多年前
人类真实的容貌特征↓
再看陶壶的头部背面
再仔细观察一下肩部
两侧有断臂痕迹
根据耳、臂残缺迹象分析
可能是两条手臂向上弯曲到头部
与两耳相连成为壶的双耳
能方便提拿陶壶↓
它是妈还是娃?
为何“不中用”?
多年来,一直各有各的看法
你的猜想是什么?🤔
可能与六千年前的制陶者不谋而合哦😏
它是妈还是娃?
有人觉得它眉目清秀、脸孔稚朴
展现了当时人类童年的纯真
透着“谜之微笑”
“笑得像个六千岁的孩子”
也有人认为它整体造型像是孕妇
壶身后背的断面扁圆形管道
用于向壶内注水
眼睛和嘴巴构成出水口
当注水时,“泪水”从眼睛流出
表达了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孩子长大的艰辛
但这两种说法都体现了生命之美
人头壶抬头仰望天空的动作
或许是对繁衍生息的渴望与膜拜
它真的“不中用”吗?
人头壶作为水器,出水口如此窄小?
似乎有点“不中用”
其实,这个设计内藏“大智慧”
当往壶身后背的管道注水时
上面的两只眼睛和嘴巴
可以用来换气
有了换气口,可以更快地注满水👍
但窄小的出水口
确实是降低了作为水器的实用性
根据现在的认知来判断
过去的器物一般是一器多用的
在当时,这件人头壶可能
仰韶文化先民
“玩泥巴”玩出花样
造型古拙、手法简练
艺术价值极高
是陶塑艺术的启蒙作品
也是仰韶文化的“活化石”
1921年,河南仰韶村
发现一些被流水冲刷
露出地面的彩绘陶片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
大量精美陶器出土
这种文化类型按发现地命名
所以称作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持续约2000年左右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人头壶便是代表文物之一
△仰韶文化的其他陶器文物代表
当时的仰韶文化先民
“玩泥巴”玩出花样✌
参照自身形象
用原始红陶烧制壶体
再手工捏制了人头部分
为我们清晰地记录下了六千多年前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真实的容貌特征
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觉醒
同时,仰韶文化的发现
对中华民族探源寻根有着重要作用
不仅推翻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结论
还将中国史前文明
“向前推进”了至少两千年
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
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穿越6000年时空
感受到文明的脉动
找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