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张朝阳校长对文化科工作进行了深度调研,教务处孙杰、武凌虹、吴利俊、宿振华等老师陪同调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化科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进行了一些探索。4月17日上午的教研活动安排了三节课程思政课,张校长听课后语重心长地对文化科老师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要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应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思政课程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二是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要结合时代特点、现实社会、形势变化、社会热点等,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困惑,对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三是挖掘学科思政元素,彰显学科育人价值。要深度挖掘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文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坚持学科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依据知识点拓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思政育人,将思政内容自然、深度融入到日常课程教学之中。
张校长肯定了文化科这些年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研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特别强调了文化课对艺校学生的重要性。文化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希望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堂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做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要做到既立德又树人、既育人又育才,形成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课后,张校长主持召开文化科工作会议,提出工作要求和希望。他指出,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拿出方法来努力,拿出行动来落实。一是要定方向。作为负责全校学生文化课教学的科室,文化科的工作面宽、线长、点多,更重要的是,文化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上新形势,传播正能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二是要找方法。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有忧患意识,要有高度的凝聚力,必须拿出干实事、破难题的实招硬招,构筑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四梁八柱。三是要抓落实。教师们要不断充电,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丰富智慧,提升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专业特色,因材施教,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打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喜欢上的课,把学生的短板补齐,把学生的事情办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张校长对文化科老师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大家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科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合作。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更精细,教研活动更扎实,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质量更稳固。希望文化科教师勤勉认真,行而不辍,扎实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张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对文化科建设发展寄予厚望,老师们要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终身的事业,对教育坚持初心,坚守爱心。希望老师们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明确教育教学理论,把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优化教学理念,做到用知识教育学生,用情怀打动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和情感发展的领路人,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教育下一代这个艰巨、繁重而又无比重要的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应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本次调研为文化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科全体老师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赓续前行,肩负起时代赋予教师伟大而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