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的会场上
来自教育系统的代表委员们
带来了一份份
“热气腾腾”的议案、提案
这是他们交出的“履职答卷”
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答卷”背后
两位教育界代表委员的
履职故事——
菁菁校园,书声琅琅,张淑琴每天在校时间超过12个小时,却不知疲倦。她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
近年来,张淑琴提交的关于全民阅读立法、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劳动教育、推动在线教育发展等建议接连收到了相关部门的反馈。“对我来说,这既是责任,也是鼓舞。”张淑琴说。
张淑琴在调研中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如何厘清各自边界和职责,有不少教师还存在困惑。
“家庭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对于如何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如何处理好同家长、学生的关系,基层教师们困惑不少。”张淑琴说,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加大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力度,建立基层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专家资源库;加强教师群体教育培训,在师范教育中加入更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定期组织非师范类教师培训。
今年,张淑琴的关注重点之一是学前教育。她说:“这些年,国家对学前教育愈发重视,公办园、普惠园大幅增加,托育机构快速发展,受到老百姓欢迎。同时,大家也希望解决比如收费偏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建议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扩招公办教师,组织教师技能培训,把普惠托育工作做得更好。”张淑琴说。
在翁建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本厚厚的调研笔记。平日里,翁建平工作繁忙,这些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字的调研笔记是如何形成的?
翁建平说:“参与校园管理、学术研讨、看病接诊的过程,都是我进行调研的过程。”他把日常工作作为履职的切入点。
为了提交更有针对性的提案,翁建平多次将基层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线医务人员召集在一起,围绕医学教育中的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话题展开讨论,碰撞思维火花。一场会议有时持续四五个小时才结束,但他仍意犹未尽。“大家结合自身经验畅所欲言,他们的观点和建议都是鲜活的一手资料。”翁建平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翁建平还制作了调查问卷二维码,随身携带。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只要有他参加,总能看见一个举着二维码在会场里往返穿梭的身影。
在医疗领域深耕30多年,医学人才培养是翁建平很关注的问题。今年他更加关注创新医学教育对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作为重点建议之一,带到全国两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