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会计专业教学一线30年,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精湛,用热情和奉献成就学生职业梦想。他坚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他精业笃行,努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他潜心教学,争做“三教”改革的弄潮儿;他战 “疫”领命,甘做学生的暖心人;他关注个体,是特殊学生的知心人;他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中传承与创新珠算文化……他有很多个角色,有说不完的故事。
—— 题记
在山西省贸易学校,师生们对朱瑞祥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感人故事都会赞不绝口。
朱瑞祥,1989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2005年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贸易学校经济管理系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级讲师,会计专业带头人,财政部聘任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专家。曾担任《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珠算》等1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多本教材。主持完成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会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及学校财经类实训基地建设。先后获得省级德育渗透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能手、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一等奖。
培根铸魂: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朱瑞祥三十年如一日不忘职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忠诚党和人的教育事业。他作为经济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为领头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培养、教材选用等方面起到了把关定向的作用,将“四个意识”融入血脉,植入灵魂。积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党课、讲座等辅导教师学习,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朱瑞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书和育人同步,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他带头整理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指导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总结会计文化、诚信教育、晋商文明等案例推广到专业课教师应用到教学之中。牵头成立崇德学堂,把党员、教师、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第二课堂,把课程思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他带领专业教师在每学期第一节课中课程思政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植爱国爱党情融入课堂,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命题。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督促学生晨读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连续多年坚持组织“品读红色经典,传承强国之志”红色经典书籍推荐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机融合,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血脉,培养学生爱国、进取、自强的品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举办红色歌咏比赛,以乐学史,以史吟乐,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新闻焦点等案例,引导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爱自己,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增强了课堂吸引力,又将思想政治教育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精业笃行:专业建设的掌舵手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朱瑞祥老师带领会计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优化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根据新业态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岗对接、学训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及兴趣实施分岗教学,把面向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仿真工作情景的分岗教学,把企业搬进校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同时,他积极投身于实训基地建设。对原有实训室进行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新建设多个实训室,增加工位数,完善实训室的功能,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在功能上集校内实训、技能培训、技能大赛与职业鉴定为一体。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探索教师和行业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经营过程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使实训设备发挥了最大的功能,实现年培训量5万人次以上。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开展了订单培养,与美特好集团和山西九鼎方正公司等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潜心教学:“三教”改革的弄潮儿
作为经济管理系的负责人,他深知“三教”改革的重要意义,他丝毫不含糊,主动作为,积极“赋能”教师以提升素养能力,“升级”教材以实现标准对接,“激活”教法以推动教学改革。
一是优化了 “双师型”教学团队。他通过压担子、强责任、提能力,不断锤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强化教师双师素质锻炼,引导教师每学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一个月以上,结合企业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应用性论文,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资料,获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达90%。形成了一支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给学生带来岗位一线的新技术、新知识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二是重构了以职业素质为导向课程新体系,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他确定典型岗位、分析岗位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对应的学习领域,建立了基于不同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分层次设置课程,逐渐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按照新构建的基于不同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了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制定了全套课程的课程标准,核心课程实训指导书,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职业标准,朱瑞祥指导开发了《会计岗位实训》等四本校本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加大技能培养,完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聘请企业财务专家给学生讲授一些实际工作业务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他根据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优化革新,构建了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应用、创新设计型实践所组成的实践教学功能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精心设计开发出大量经典案例,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贯穿始终,成功探索出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推广。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训室教学双向互动、校内教学与校外现场教学双向互动、双向沟通,建立课堂教学、校内实验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开展教学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过程+能力”评价体系。形成了由学校、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经过几年建设,学校的会计专业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战“疫”领命:疫情防控的守卫者
在2020年初疫情防控战斗中,他迅速行动、冲锋在前、认真执行,努力关心每一位学生。他积极配合学校排摸信息、做好统计、及时上报,每天通过微信群及时转发疫情信息,随时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滞留外地学生的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从早到晚及时、细心统计,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保持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时甚至一个个打电话询问。
2020年3月新学期开学,2017级市场营销班学生黄江城从湖北十堰返回太原,朱瑞祥老师知难而上,第一时间和学生家长及所在小区联系,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到学生所在小区、学生住所,配合小区委派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居家隔离和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同时给学生带去专业书籍,做学生思想工作,克服恐慌心理,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后转入正常学习生活。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疫情,他及时向学生和家长传达科学防控知识。组织班级学生共同学习防疫知识,还引导学生利用漫长的假期帮助爸妈多做家务;学习防疫知识,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慰,鼓励学生坚持认真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力。网课开始以来,他组织联系学生与家长,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顺利开展。随时在线指导学生在家开展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有序引导网络课堂学习并及时统计学生网络学习情况,有时他还成了课堂里的特殊学生,他督促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与作业完成等进行督促和辅导,并组织家长进行督学,形成家校合力,使得线上教学活动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心育心:特殊学生的知心人
从2019级会计三班学生报到时朱瑞祥老师和班主任就关注王兴华同学,她是一个人来报到,几乎不说话。朱老师尽一切办法和王兴华攀谈,得知她刚出生时就得了先天性糖尿病,父亲当时没说一句话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母亲一个人带着她边看病边生活坚持了三年,终于没有坚持下去,离开了家。把三岁的王兴华留给了年迈的外公外婆,善良的老人担起了王兴华全部的天,养育她长大,供她上学,但是老人不善言谈,再加上从小的家庭阴影让王兴华从小就不怎么说话,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朱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决定去改变她,给她布置些任务让她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在做事的过程中增加和其他老师的接触。
学校组织课本剧,朱瑞祥和语文老师一起鼓励王兴华,朱老师跟她谈自己的学生时代,给她讲系里老师一直以来对她的关心,回忆她在课堂上的很多细节,她非常感动,渐渐地露出了笑容。和她一起编剧本、改台词,陪着她反复演练修改,让她慢慢忘记了家庭的烦恼,紧张的排练让她的生活也慢慢充实起来,在课本剧决赛中,王兴华把窦娥演得淋漓尽致,老师们都说这是几年来《窦娥冤》演得最好的一一次,王兴华也获得了第四届校园课本剧比赛最佳表演奖。之后朱老师又会同班主任指导王兴华参加学校征文演讲比赛获得全校一等奖,并获得第十二届“文明风采”国赛征文演讲三等奖,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近年来,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许多正处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朱瑞祥制定了“整体培训——心理测试——个别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他还自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向心理教师请教,参与学校心理健康实训室建设,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家长一起形成合力,把一心想退学的学生谢佳荣成功留住,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
守正创新:珠算文化的传承人
朱瑞祥老师参加教学工作以来,除了讲授财经类专业课外,一直从事《珠算》课教学,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珠算的计算功能和实际应用不断降低。朱瑞祥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珠算的教育功能、启智功能,一直对珠算教学不离不弃,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他把珠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传承与创新。教育部于2015年批准立项建设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级资源库珠算子库(项目编号201508),朱瑞祥老师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了项目建设,他是所有参加建设者中唯一一位中职教师。为了传承与创新中国珠算文化,历时三年多时间,利用大量业余时间,牺牲无数个周末和多个寒暑假,到2019年初,珠算资源库以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载体,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成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共享型、互动型、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资源库。不仅为国内财经类专业教学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也为中小学开展珠心算教学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为了让珠算更好的走向世界,资源库20%的资源采用中英文双语制作。
朱瑞祥老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四个引路人”。他始终认为,中职教育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他要做的就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习教师、生活良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懈努力。
信息来源: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