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贫困薄弱学校搞好教育是实现教师价值的体现;以仁爱之心创新“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教育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精神扶贫带动脱贫攻坚全面完胜、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特殊贡献。
——题记
在忻州市,师生们、家长们、特别是已全面脱贫但曾经是贫困户的家长们对赵俊瑞的感人故事都会赞不绝口。
赵俊瑞,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任忻州五中校长。二十三载从教路,一十四年薄弱学校提升路,五年教育扶贫路,赵俊瑞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教育事业,关注着教育扶贫,倾注一腔慈父般的亲情,用爱滋养着每一个学困生,用仁爱之心关爱着每一个贫困户学生,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2020年11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2018年入选“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被评为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三晋名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青年教育专家等殊荣,被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为他在教育领域用仁爱之心转化学困生和“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教育扶贫工作中赢得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口碑。
他从教二十三年,带领学生发明了39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大赛获国家级奖励8人次、获省级奖励264人次、本人获国家科技奖励1项,首次提出“山区教育战略”构想,印证了“在中小学阶段中走研学旅行之路”的可行性;他主动放弃在优越待遇的市直名校提拔副校长的机会,自愿到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忻州市第十二中学工作,创立“三环六步”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和“备说听评论”五步骤教研活动模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论著教材5部,率先提出“论课”新概念,使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他在深度贫困县静乐县通过“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教育扶贫带动精神扶贫,谱写了深度贫困县薄弱教育质量提升的新篇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考取国家法律职业(律师)资格证,创立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教育管理模式;他以仁爱之心帮助学困生、贫困生走出困境,而且通过“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 教育扶贫模式带动了忻州市187446户的贫困户家长“脱真贫、真脱贫”,并树起了通过乡村教育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勇气。
用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1998年7月,赵俊瑞大学毕业分配到忻州六中任物理教师,班主任,他连年代三个班的物理课,亲身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民教师职责,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育人理念贯彻执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忻州六中是省示范中学,在忻州市可以说是初中学校的领头雁,是名校龙头,但因他刚毕业分配工作,所代班的生源薄弱,学困生较多,赵俊瑞爱生如子,从没体罚过任何一个学生,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瑞哥哥”。他上课生动风趣、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吸引了孩子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每年所教的三个班的物理课教学成绩排名均名列前茅,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真真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奇迹,每届全市的中考状元和物理满分大都来自他所教的学生,比如:110班杨哲、156班张泽宇、158班郭莉琳等,其中张泽宇同学又以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的优秀成绩打破了以往忻州市从没获得过全国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的记录。他了解到113班赖军同学家庭特别困难,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有病,赖军萌生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他及时进行了家访,并从每月七百元的工资里,拿出三百元资助赖军补贴生活费用,保证了赖军完成了学业。他的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感化了学生和家长,特别是感动了学困生家长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他成为“转困提升”的香饽饽班主任。
因此,他年纪轻轻就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和忻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7月被组织选拔为副校长。
用理想信念和扎实学识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待遇优厚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市直名校忻州六中任副校长,但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去条件最薄弱的市直学校忻州市第十二中学,忻州市第十二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导致生源和师资等各项条件都很薄弱,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民工子弟。
他担任十二中副校长,主管全校教科研工作,代两个班的物理课。他带领师生结合教学实际创立了“三环六步”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任务型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习、练、点、清、评”五步骤课堂教学模式和“备、说、听、评、论”五步骤教研活动模式,改变了学校过去没有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的现状,他主持省级课题3项并完成结题,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论著教材5部,率先提出“论课”新概念,如今忻州市第十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有初中部又有小学部,2007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忻州市第十二中学任教期间,连年担任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员,除代物理课外还代全校的科技创新发明实践课。
他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注重抓好教育教学成绩的同时,用他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关爱薄弱学校的每一个师生,创新“小手拉大手 提升一起走”教育模式,通过调研,他认为忻州市第十二中学之所以教育教学质量薄弱,并非是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薄弱,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素质相对不高、对教育不重视、自卑、甚至有些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自暴自弃,他发下誓言:“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全面提升忻州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学质量,一定要帮助学生和家长们树立起成人成才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小手拉大手 提升一起走”教育模式,强化提升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带领学生发明了3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2项,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大赛连年多人次获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三等奖8人次、省一等奖27人次、省二等奖69人次、省三等奖168人次、市一等奖500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参加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5人次,省一等奖22人次,首次提出“山区战略”构想,印证了“在中小学阶段中走研学旅行之路”的可行性,他连年都被评为优秀科技创新教育辅导教师,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但他的身体累垮了,由于长期废寝忘食、日夜加班、伏案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椎间盘突出,但他仍坚持带病工作。
仁爱之心谱写“小手拉大手”教育实践
忻州市属于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贫困户思想僵化严重,一度时期,扶贫工作遇到瓶颈,推进非常困难。2017年3月赵俊瑞老师受忻州市教育局的委派,承担静乐县教育扶贫任务,他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行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策略,实施教育扶贫和精神脱贫攻坚办法,扶贫工作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扎实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扶贫和精神扶贫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引导家长、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脱贫攻坚正能量宣传,以学生感染家长,以校风带动家风,以学风促进民风,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思想精神层面的困惑,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在教育扶贫和精神扶贫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创新实施了“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教育和精神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扶贫办的认可。
充分发挥贫困生“小手”的作用,创立“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教育扶贫和精神扶贫主题活动模式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智慧结晶。
他建议忻州市教育局在全市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活动,他经常深入各贫困县学校进行宣讲工作,使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脱贫攻坚主战场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师生+贫困户”的模式,这样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引领。经过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让学校师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形成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感染家庭、辐射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脱贫攻坚正能量,转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错误观念,树立了“争贫可耻、脱贫光荣”的全新理念,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主题教育扶贫综合实践活动,以“脱贫攻坚我有责”为主题,精心谋划,打好“小手拉大手”活动“组合拳”,让贫困家庭学生宣讲自己身边主动脱贫的人和事、宣讲扶贫政策,并通过家长群、班级群把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主动向家长延伸、向社会扩散,唤醒贫困群众的致富动力,助力解决“精神贫困”难题,以实际行动主动脱贫。
1.开好家长会。
他深入学校利用开学、宣讲等集体活动的时机适时组织召开家长会,以“争贫可耻,脱贫光荣”为主题,旨在唤醒贫困户的致富动力,引导贫困户的实际行动。让广大家长们了解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转变守贫固贫的错误思想,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2.说好悄悄话。
大部分贫困生存在人穷志短、因贫自卑的心理,部分学生整天沉默,缺少活力,缺乏自信,学习生活士气低下。为此组织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干预水平。适时对学生心理实行集体辅导和个别干预。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每一位贫困生。
3.用好小广播。
每周利用课间操时间,播报脱贫材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脱贫事例,树立“争贫可耻,脱贫光荣”的观念。
4.写好小板报。
利用校园板报、墙报、展板,宣传为“奋斗光荣、懒惰可耻”等主题内容,让脱贫政策知识浮现于每一双小眼睛。铭记于每一颗小心灵。
5.做好小喇叭。
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每一名小嘴巴都向大嘴巴进行了宣传讲解,每一名小手都牵起了他深爱的大手。在小嘴巴的“游说”和小手的拉动下,大手动了起来,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6.办好征文和演讲比赛。
举办“小手拉大手” 精神扶贫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发掘和广泛宣传发生在学生和家长身边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先进事迹的榜样引领作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光荣、懒惰可耻”的正确观念,在广大青少年中宣扬“扶贫光荣、积极参与”的先进典范,在贫困户中大力弘扬“自强自立、团结奋进”的家庭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庭带动社会的辐射效应,唤醒贫困群众的致富动力,以实际行动主动脱贫,实现深度教育扶贫助推根本脱贫的终极目标。
2020年1月8日赵俊瑞在教育扶贫途中,因下雪路滑发生车坠入沟底事故,导致车毁人伤,他仍坚持带伤工作,疗伤和修车都是自己承担费用,他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
五年的教育扶贫路实现了赵俊瑞作为“四有好教师”的价值,2020年他被评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21 年2月,他被选拔为忻州市第五中学校长,任校长期间,仍然坚持亲临一线教育教学, 他又创新实践了“小手拉大手 党史学习一起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了“一门主导,多门渗透”的学习思路,他亲自深入课堂,集中为师生讲党课,讲党史,用课堂和实践活动活学党史,起到“学史明理”的教育作用。
忻州五中是忻州市的一所公办学校,没有条件上晚自习。但由于民办学校和培川机构的兴起,本校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家长们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受影响,强烈要求上晚自习。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赵俊瑞校长动员老师们发扬奉献精神,加了一个晚自习,义务免费辅导学生做作业。同时,多年的辛苦工作使他患上了颈椎病,但他不顾自身的病痛,以身作则,亲自看学生上晚自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老师们,感动了家长们和学生们,起到了榜样作用。
他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关爱学困生、贫困生和每一个学生,用实际行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就是他——赵俊瑞,一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和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小手拉大手 提升一起走”、“小手拉大手 脱贫一起走”是他用仁爱之心和理想信念谱写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信息来源: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