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重的课堂散发出智慧碰撞的火花,用尊重与谦和呵护贫困孩子的尊严。尊重成为对学习兴趣最好的保护,也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他的点滴工作渗透着着教育的魅力,只因他懂得去尊重教育本真,尊重知识,尊重人格。
——题记
贾铖虎,男,199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到长治一中执教至今。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从激荡着青春气息的青年人,到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长治一中浸润着他的酸甜苦辣。在喜忧交织的成长岁月中,贾铖虎老师感悟着教育的真义,同时也收获着教育的快乐。本职工作外,他还兼任山西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并受聘为西南大学、太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长治学院校外指导教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自然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贾铖虎老师十分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紧跟党的号召和课改精神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最高目标,在多年教育经验积累和师生相处的实践中,发展成自己的一套以“尊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尊重课堂、尊重教育,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个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对知识的尊重,是点燃课堂生命力的火种
贾铖虎老师在施教过程中,从教与学的结合点上不断与学生分析、磨合、提炼,将知识进一步优化重组,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学原则、形成科学思路。从教期间,他从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大胆接触新的教学范式,认真消化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他努力寻找准确的教学方向和切入点,适应新教学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进行教学示范和推广。
贾铖虎老师认为,教育是一份有鲜活对象的工作,它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和根本出发点,无论教师自身的能力有多强,光芒有多耀眼,都无法表达教育的真谛。学生的参与性、代入感、接受度,才是衡量课堂质量的根本指标。一堂课,应该让学生深度参与,自主思考,自我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引路,但不能替他们走。被灌输的思想无法转化成行动,未经体验的情感无法引起共情。使学生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成就学生,才是教育最难的跨越。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眼中机械的答题变成立体的阅读,如何让学生意识到简单文字背后的种种“玄机”,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材料时,真正活跃起大脑而不是停留在眼睛上。这是贾老师一直在反思和课程设计的地方,他很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发布之前,他就长期践行着理性、批判、自主思考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表达,十分活跃。老师的包容,学生的热情,为课堂上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感动创设了基础。医者医身,师者医心。与学生建立信任是一件费时费力、考验智慧的事,但信任一旦建立,课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语言幽默犀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贾铖虎老师坚持以问题导向型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会不断钻研教材,查阅周边资料,思考这堂课从哪个角度切入更合适,更有利于学生向上攀登,深入思考。贾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他们互相质疑、补充,对于其不足之处也不急于否定,而是作为引子开启下一个讨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课堂。面对课堂发生的不同状况,他会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反馈,贾老师的教育机智不仅保护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又能从宏观上把控课堂进程,这就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智慧。
2004年,贾铖虎老师就已经获得了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第一名,可贵的是,面对所取得的一项项成绩,他始终能坚守教学一线,坚守在这个小城市,并以积极的心态抛却浮华,严肃教学实践行为,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除参加了所有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之外,还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华东师范大学“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培训”,北京大学“优秀一线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东北师范大学“山西骨干教研员培训”,浙江师范大学的国家级教师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在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他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先后发表了三十多篇省级以上论文。《教育改革更要注重科学发展观》一文刊发在《紫光阁》,《“收”“放”之间——基于任务群学习环境下的一点思考》、《无结论课堂的教学价值——关于多角度解读文本的实践思考》、《好的命题应着眼于推动日常的教与学》等文章分别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教学研究》《语文报》《教师报》,目前,贾铖虎老师已受聘为《语文教学通讯》《新作文》《作文素材快线》等杂志的特约编委。
对人格的尊重,让班主任工作的升华成为可能
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确定育人方向,选择育人方法,单纯依靠理论学习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把教育当作生活走进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贾铖虎老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分子,充分感受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喜怒哀乐,真切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渴望。
贾铖虎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大多没有什么架子,平易近人,走在路上,学生会和他击掌,甚至会开个玩笑,看起来简直就是同龄的好朋友。他说:“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好的关系还是朋友,如果老师严肃太过,学生就不敢和他说心里话,真的遇到问题了就很难平和地解决。师生之间的交心、真心、爱心,是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一切学习和生活难题的基础,没有这份信任,老师哪怕想要关怀学生,也很难走进学生中间。”他还在办公室准备了些体育用品,到了大课间的时候,学生就来办公室找他要,然后一起进行体育活动,他认为,高素质高学生不能放松身体锻炼,头脑的强健需要健康体魄去支撑,整天闷在教室里埋头学习,不见得就能学得更好,劳逸结合才能有最高的效率,行动活跃才能有更灵活的思维。运动会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学生的支持,贾老师总是全程跟随,陪学生到最后,这种默默的陪伴,恰恰是最大的鼓励。他说:“运动会不追求多漂亮的成绩,只要每个人努力了,付出汗水了,能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情帮助,能在课堂之外收获别样的快乐,这就足够了。”虽然他不看重成绩的漂亮,但正是这种不看重,反而常常让团队的力量爆发,他所带的班级每次都能收获优异的成绩。
学生中难免有一些家境比较困难的,贾老师在给予他们帮助的时候,常常会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常常会以“我的文具太多了碍事”“这种突如其来的奖励需要分享”等理由,将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自然地给予学生。他还会跟学生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免不了又会加一些菜出来,让大家帮他“懂得珍惜粮食”,师生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贾老师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学习、人生和社会的种种疑惑。碰到早恋这种让人头疼的事情,他不会一下子如临大敌、雷霆震怒,而是先和学生沟通人际交往和人生遗憾的问题,贾老师对学生说:“好的爱情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使相爱的双方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们真的爱对方,就要替对方着想,相处的双方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对方爱的工具,还是爱的升华,如果爱,那你应该帮助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好,而不能看着他一步步落后,甚至一起自甘堕落,这才是真正的爱。”
有一次,学生很想看世界杯决赛,鉴于学生课余确实没有时间和条件,而且世界杯又确实是难得的体育盛事,他说:“大家这么喜欢世界杯,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为之疯狂,那它到底为什么有这样大的魅力呢?我和其他老师协调一下自习,满足大家的需要,但你们随后要记得回答我的问题。”事后,学生们认真完成了这个“作业”,有的学生写到运动员震撼人心的风采和球技,认识到人只有拥有了令人刮目的专业成绩,才有被尊重的资本;有的学生写站上顶端的荣耀和喜悦,反思拥有理想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还有的写自己喜欢的球员是如何一步步地闻名世界,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酸,反思成功与付出之间的关系。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启发了他们追求极致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教育是接地气的,也是真正会让人用心去做到。
对于教育而言,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是社会常识,更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贾铖虎利用假期多次组织学生去体验社会生活。有去附近的老顶山捡拾垃圾,有时候会根据节令分组到几个同学家乡参观体验,在田间地头,学生接触到了前所未见的生活方式,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应用性瞬间加强,激发了去掌握更多知识的意愿。学生在撰写的调研报告中,呈现出了对学习态度及社会认识上的转变,也提到了对劳动的新认识。
正因为与学生真情沟通、平等相待,他才拥有了更多的教学灵感。在教学工作中,他认真钻研,大胆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严密进行教学组织和安排,科学调整教学进度,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同仁及专家认可。先后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能手”“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04年获得“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2006年又获得全国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教学赛讲一等奖。2007年3月,被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教师,同年12月,在“语通杯”全国“十佳教改新星”的评选当中获得“十佳教改新星”的称号。
与贾铖虎老师教研成果相对的,是学生成绩的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近年来,他所带班级基本都能达一本线,2014年他所带的445班更是取得了高考成绩全部达一本录取线的骄人成绩。丰硕成果的取得是贾老师多年丰厚经验的积累,是其日日夜夜思索努力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最具体的回馈。
对责任的尊重,提供了个人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从教经验和专业能力都十分过硬的语文教师,贾铖虎老师在青年教师的帮扶上指导上耐心热情、倾囊相授,总是能抓住他们教学上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他对待听课的老师很严格,听课一定要记录课堂实录,反复思考课堂问题为什么这么设置,学生为什么这么回答。贾铖虎老师多次在学校开展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和青年教师一起磨课,讨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悉心指导课堂的优缺点,对于学情、教情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总结,真诚地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多年来,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许多年轻教师成长起来,获得了优秀的教育成果,有的已经成为了省市级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山西省高中语文学科指导组成员,贾铖虎老师走出校园,与同行广泛交流,先后受广州、茂名、邯郸、太原、运城、大同等地方教育部门的邀请,就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专题讲座;他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扶贫,先后到国家级扶贫县临县、壶关、平顺等县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应周边兄弟学校邀请,他先后到长治五中、长治七中、长治八中等学校做经验交流,得到了各学校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他深入思考、积极实践,他主持的山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古诗词为圆心构建读写行为自然圈”,研究了以古诗词为基础和引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渗透了传统经典的教育,立足于古为今用的文学价值,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各种杂志和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生和老师的作品,让经典回归生活的指向,有力地加强了“文化自信”的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他不断置换着师生的坐标,在流淌的文字当中,积极探寻着一名教师的信仰,他从不认为教育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训导,在课堂的小天地里,在平等教育理念的实践中,在孩子们单纯的情感熏染下,躬耕于小城,安守着寂寞,凭借胸中的一份至诚与兴趣,在心里留存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
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感悟到,教育是一条常走常新的路,对于每一个追求卓越的教师来说,这条路仍任重道远。过去的经验已经过去,未来的时代即将到来,教育永远会遇到新的问题,同时也永远有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铖虎老师秉持着教育的初心,以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为党和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宗旨,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不断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回报着教育这片广袤的沃土。
信息来源: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