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年恪尽职守,三尺讲台挥洒激情。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已臻化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任职三十余年的资深班主任,他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化为了滴滴汗水,倾注给一届又一届学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题记
贾智仁老师198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的他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3年,已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教师,也是34年的老党员了。三十多年间,他数次获得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但在他的心目中,最让他珍视和自豪的是在山西省实验中学现任班主任序列里任职时间最长、经验丰富、教育教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亲历之!贾老师认为,最高效的学习是需要“沉浸式”的体验的,快乐是学习不竭的动力。“老贾班”不仅是高考成绩优异的代名词,而且是学生和家长首选的“快乐班”,“老贾班”已然成了学校的品牌。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贾智仁老师在从教三十多年后依然饱含着对教育最高的热情,日常班级教育教学,他俯下身来聆听,挺直身板作则;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他身先士卒,做项目带徒弟;学校其他工作,他当仁不让,不计名利得失。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3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
“俯首”甘为“孺子牛”
教育的出发点是对生命的尊重,唤醒学生内心的善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和创造力,点亮其成长之路。教师之教育追求是怀揣教育理想,肩担社会责任,用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助力学生成长,使自己的生命和另一群生命融合,用自己的成熟去培养学生。
贾智仁老师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只要与他稍有接触,就会觉得他像是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仔细琢磨,慢慢体悟,这种魅力来自于君子温润如玉的谦和,来自于上善若水的智慧。他是一位肯俯下首去聆听,俯下身去做实事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里的老师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灵魂。唯有爱心才能融化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坚冰。高1807班连XX同学性格孤僻,基本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每天课间一个人徘徊在教学楼三层的连廊上。贾老师多次与他谈心,不仅高屋建瓴地从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对其开导,而且经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从生活上、学习上各方面关心他,终于打开了连同学的心门。门内的人走出来,门外的人走进去,世界就欢快了起来。高1105班段XX同学和家长的关系水火不容,只要他父亲回家,他就绝不进门。贾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安排父子二人的一次次偶遇。交流的次数多了,父子二人的关系渐渐回归了正常。
高中生不少都存在男女间的感情问题,2020年10月,宿管老师打来了紧急电话,高1803班聂XX同学夜不归宿,老师们多处寻找之后仍然不见踪影,贾老师根据对该学生的了解,推断其最有可能在汾河桥上。果不其然,聂同学站在南中环桥上,满脸通红,双目无神,连老师到了身边都没有察觉,好在有惊无险。回到学校,贾老师知道单纯的“堵”不能解决问题,还得抽丝剥茧进行疏导。整整一晚,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辈和一个满脸迷茫的小辈展开了一场跨越年龄的长谈。天亮了,心也亮了。
家庭困难的学生,贾老师会巧妙地帮他们争取国家专项助困基金的资助,维护学生的自尊;父母离异的学生,贾老师会及时地抚平他们的伤痕。三十多年来,已经算不清贾老师从自己口袋里掏了多少钱,在家里给学生做了多少顿饭。
每届学生在高中的三个阶段,贾老师都会让学生写三封信。分别是自己写给自己的信、学生写给老师的信、孩子写给家长的信。高一新生入学时,第一次班会课上,贾老师会让学生写下《给未来自己的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自己高中三年的规划和未来的人生目标;高二往往是学生最困惑和迷茫的人生阶段,贾老师会在这个时候让每位学生写一封《给老贾的信》,贾老师认真地为每一位学生回信,给予鼓励和指导;高考前50天时,贾老师会给学生统一购买信纸和信封,让每个孩子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当接到孩子们的信时,家长们无不泪流满面,被贾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每届的毕业季总有别离的伤感和雏鹰展翅的期盼。每次学生毕业,贾老师必会给学生准备一个大大的蛋糕和每人一个小蛋糕。在教室,师生们许下美好的期望。2021年5月28日,又是一个离别的日子。今年的大蛋糕一米见方,54个小蛋糕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里饱含着贾老师对全体学生满满的期许与关爱!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贾老师遇到了太多问题的学生和学生的问题:自闭、激进、早恋、厌学、基础差、体育课受伤、半夜生病等。贾老师总是像长兄、慈父般安慰孩子们的心,他的心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以校为家,换来的是连孩子家长都会“嫉妒”的孩子们给予他的爱戴。
俯下身子聆听,贾老师抹平了与学生的代沟。他深知,成人教育要优先于成才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由于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培养要立足于长远,不能只顾当下。贾老师带班最注重习惯的养成,每届开学伊始,整整一周,他每天都会组织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活动,例如自我介绍、校规班规学习、课前演讲等。当一个好的班风形成之后,学习成绩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抓完班风抓学风。不少学生有偏科问题,每届新生入校,贾老师都会组织英语导入班,帮学生尽快补齐短板。1711班是一个全年级入学成绩最差的班,班里的十几个学生基本跟不上课堂的节奏。贾老师利用周末给这些学生义务辅导,到高考时,这个班的英语平均成绩达到了118.50分,超过了其他大部分班级。
俯首聆听,俯身实干,拳拳舐犊之情,滴滴汗水心血浇灌出桃李满天下。
勇于奉献“老黄牛”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是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硬指标,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当井底的小青蛙跳上井台,领略到天地的壮美之后,就再不会跳回井里了。但想要接触外面的广阔天地,没有外语这强有力的工具又怎么可以?而外语又恰恰是贫困地区学校里所有学科中最薄弱的。
2012年到2015年,山西省实验中学对吕梁方山县方山中学进行对口扶贫,贾智仁老师主动报名参加扶贫工作队,在方山一待就是三年。三年里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在这三年期间,贾老师凭借自己多年来累积的教学智慧,编撰了高中阶段全套英语教辅材料。他用特有的情境式英语教学方法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英语,方山中学的英语水平、英语成绩有了巨大的提高。再后来回到山西省实验中学后,大家都争相使用他的教材,不再订阅其他资料。
在对口扶贫工作队的勠力同心之下,方山中学取得了清华、北大录取人数零的突破。工作队受到了方山政府、方山人民的高度赞扬。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造福桑梓是每个游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暑假贾老师都要回到自己的故乡,为当地的高三学子义务做讲座,并指导母校老师的教学。
爱无处不在,育人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奉献和关怀。2020年抗疫期间,贾智仁老师当时是高二1803班班主任,当得知需要上网课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一直跟踪帮助的单亲家庭孩子周XX没有上网课的条件,就把自己爱人曾获得的奖品——一部崭新的联想笔记本电脑提供给孩子无偿使用。他和班里的每一位家长都建立了畅通的联系网络,随时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思想情况。由于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贾老师亲自将新学期的教材送至每一位孩子家中。贾老师每天7点10分监督学生签到,几乎所有科目都要陪伴学生听课学习,管理非常到位;号召、组织同学们给红十字会捐款献爱心;定期开班会课,坚定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5月返校后,自费准备了几十包口罩提供给需要的同学。可以说,贾老师就是教育战线的抗疫战士。
贾智仁老师不仅仅是现任班主任里任职时间最长的,也是现任备课组长里年龄最大的老师。三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堪称山西省实验中学的一头“老黄牛”。高三教学任务繁重,贾老师积极组织备课组内的老师编学案、改试卷,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每次考试结束,贾老师都会做详细的试卷分析,通过数据对试题、对教法、对学生做出客观详实的分析。手把手帮助年轻教师改进教法,一对一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省实验中学创办了青年教师研修班。每到新教师上岗,贾老师都会为青年教师做讲座,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和管理的经验;每一届高三学校都要举办面向全年级九大学科高考辅导讲座,贾老师每一次都当仁不让;每一届高三学校组织培优班,在贾老师的点拨之下,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大幅提高。作为一名资深的高级教师,贾老师经常为青年教师做公开课,进行示范与指导。
贾老师始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将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2018年1月,贾老师的爱人患了甲状腺癌,需要马上进行手术,当时儿子又在外地求学,那年,贾老师是高三班主任,带着两个班的英语课,工作繁重,他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去医院陪侍,白天依然正常上课工作,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他总说:“学生们只有一个高三,不能耽误了他们。”
积极进取“拓荒牛”
2020年,山西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特别强调大单元、跨学科、任务群,情境式教学,很多教师感到茫然无措,迫切需要引领。岁月流转,老教师身上磨去了峥嵘,沉淀了智慧。他们睿智的双眸看穿迷雾,丰富的人生阅历带来的通透正契合新课程融通的特点。由他们掌舵,船不会迷航。
贾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通达的人生智慧,尤其是在教育理念和教法上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最擅长将他精彩的人生故事融入课堂,将他对人生的独到感悟融入课堂,是新课程改革领军人的合适人选。因此,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将贾智仁老师聘为“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指导组成员”,并担任了高一新教材大单元、大课程、大思维的必修一教案编写组副组长,多次组织老师们进行新教材的研讨,贾老师又开始了新的拓荒之旅……作为一名老教师,贾老师的教学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特聘贾老师为学术委员会专家,贾老师肩上承担的重任又多了一份。在本学科里,他带徒弟做课题;在专家组,他建言献策,指导文科组老师们的理念教法。既亲力亲为又引领指导,完美地将“老黄牛”“拓荒牛”集于一身。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正是有着千千万万不怕苦、能吃苦的人民教师,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蓬勃地发展。其中,更是有着许多像贾智仁老师一样的老教师。他们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他们为楷模,认真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信息来源: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