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工作;追求与世界接轨,甄选本领域最具权威的英文原版教科书,探索适合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面向就业,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方法、细致的工作作风的训练;产学合作,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题记
时光拨回到2017年6月26日,在太原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致辞中,时任校长左良教授指名表扬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赵继泽老师,赞扬“赵老师对教学极端严格,他教出来的学生是行业用人的标杆,他推荐的毕业生在知名计算机公司里是‘免检产品’。一丝不苟、坚守专注,赵老师的操守理当点赞!”
人们不禁会好奇,赵继泽老师何做何为,体现了左良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中希望毕业生今后应加以传承的“科大精神”?
赵继泽老师1987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电子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前身)工作至今,1992年晋升讲师,2019年晋升为副教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秉承中华民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优秀学术传统,在日常平凡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于“教什么样的知识,如何教;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为谁育”等具体问题,全身心地投入,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
博学明辨,追求与世界接轨,解决“教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
2001年开始,他第一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教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备课、施教、平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发现:国内教材与当时计算机实际运用水平严重脱节。他搜集了当时国内由著名出版社所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近十册,经过对比,发现共性的问题是内容陈旧、过时,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促使他反思,应该给学生教什么样的知识?
历史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讲,引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直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无论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在生产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仿制,思维上仍处于模仿。于是在2002年春节寒假期间,通过互联网,他找到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分会(IEEE-CS)联合于200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的计算机教学计划(Computing Curriculum 2001),简称CC2001。这个培养计划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被当今世界各国用来作为制定本国的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的依据。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推出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也是在此基础上翻译、修改而制订的。CC2001将计算机知识体系划分为14个不同的领域(Areas),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Architecture and Organization)是其中领域之一。以CC2001作为指导原则,参照ACM和IEEE-CS国际标准,确定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他终于明确了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成为教好这门课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国外原版教材,相互比对,在全世界范围,甄选本领域最具权威的教科书,最终选取了最能代表CC2001要求的著作。
与此同时,他还将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被证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文献,ACM、IEEE相关汇刊中的综述性文章,每年ACM Turing奖、ACM 和IEEE-CS的 Eckert-Mauchly奖的颁奖新闻稿,都被采用为教学内容,以经典文献讲读为手段,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训练,以便学生能够向大师学习,真正理解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渊源、重大变革、真实现状与未来趋势。
审问慎思,探索认知规律,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上好每一堂课是天职、义务、更是责任。上好课的前提就是认真备课,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如数家珍,精通无疑,无懈可击。备好课不仅要求对全书的内容观点、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有宏观把握,而且应对本课程在培养体系中与其前趋和后继课程的相互作用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这些年来,赵老师通过认真地钻研原版教材,反复推敲教材中重点、难点部分,比较大量原版参考书,通过互联网查阅大量国外著名大学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计划和内容,查看世界上顶尖计算机公司的大量技术文档和计算机业内的最新资讯。在工作过程中,为了搞清一个问题,通宵达旦,为了一字之废立,徘徊数日,涉及到有关其他专业的知识虚心向其他专业的教师请教,乐在其中矣。
双语教学明显不同于母语教学,这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字面含意(Read along the lines)和字里行间含意(Read between the lines)。通过这些年的身体力行,在计算机双语教学方面,赵老师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措施。
计算机组成和系统结构本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知识很基础但很重要,有些知识很先进但思想很经典。讲述时,要注重知识的前因后果,要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计算机本身是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的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通过精心设计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亲自针对学生从预习准备、动手实验到报告总结的各个环节认真检查、提问、讲评,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国际上通行的软件模拟器,强化了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收到良好成效。
当然,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带来的就是新的挑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面对英文原版教科书和双语教学,明显吃力了很多,赵老师只能尽可能放慢教学速度,但这又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原本的课时不够了,怎么办,在不给学校添麻烦的前提下,只能是他自己来努力。
于是,从双语教学开始,他把两小时的课延长到四小时、把单周的课变为单双周的课,把寒假、暑假的休息时间也拿出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完成既定的课程内容,寒来暑往,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的时光,回首这20多年的坚持,他牺牲了一些个人时间,但换回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收获和能力的提高,这是他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荣耀。
笃行垂范,教学相长,解决“育什么样的人,如何育”的问题。
梅贻琦先生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求知阶段,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明理阶段。在大学里,不应当仅仅教学生学知识、懂技术,更应当学做人、明事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
在施教过程中,赵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充满爱心,宽严相济,从严要求与体贴关爱并施。此外,他尤其注重思辨能力的锻炼,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每到历史的转折点,把书掩上,设身处地想一想你会如何行事,再打开书,看看前人是如何行事的,以此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他告诫学生,无论对人对事,皆可依“是非第一,利害第二”的原则行事,大到对待国家、民族,小到对待家庭、朋友,是谓德育。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是谓身教。所以他就从不迟到、早退,从未因个人原因停课。每次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提前十五分钟到教室,关闭手机,精神饱满,调整心态,充满激情。站着讲课,无论是两小时还是四小时。在每个期末都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学期反馈,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并针对不足之处积极改进,努力做到正心诚意,认真施教。用严谨的教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与集成电路产业界紧密联系,产学合作,从业界视角,来评判、筛选、改进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解决“为谁育”的问题。
除了每年正常参加国内同行教师间举办的教学研讨会以外,赵老师还接受处理器行业的公司邀请,积极走进企业,同企业的首席技术官、IC总监、CPU部门经理、系统软件部门经理、人事部门经理进行座谈、交流,向他们传递我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接受业界的批评和建议,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真正所需的人才。这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真正的产学合作。即形成了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出资帮助学校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迄今,赵老师已获得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资金支持已逾十万元用于购买仪器设备与图书资料。
从2012年至今,已有4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分别进入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睿中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夏芯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睿芯众核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上海景略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芯来智融半导体、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厦门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肇观电子、赛昉科技、浪潮集团的CPU部门,真正从事处理器的设计与验证工作。为国家的集成电路战略产业输送了急需的合格人才。
多年来的辛苦耕耘,换来了学生、社会与企业的充分肯定。
从2001年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到今天,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各界认可,2003年被认定为太原科技大学第一门本科双语教学专业课程,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课程,2009年被我校确认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16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太原科技大学列入第一批“系统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项目试点高校名单(赵继泽老师为联系人)。
2018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太原科技大学列入“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名单(赵继泽老师为联系人)。
2018年6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给赵继泽老师发出邀请函:“鉴于您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教学上的造诣,我们郑重地邀请您前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与系统能力培养课程群传授您的经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介绍您的观点和教学方法;与相关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学生讲解代表性论文等。”
2019年5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再次给赵继泽老师发出邀请函:“鉴于您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研究和教学上的造诣,我们郑重地邀请您于2019第二学期(2020年春季学期)前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拔尖班(荣誉课程)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3学时/周)。”
2019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激活学生的心灵‘内存’”为标题,叙述了赵继泽老师的育人事迹。
2020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中国芯”优秀产品发布仪式上,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AIoT处理器芯片X2000荣获本届“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项(处理器芯片类)。为此殊荣,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特向我校发来感谢信,称赞赵继泽老师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此次获奖的AIoT处理器芯片X2000 CPU核的研发过程中,他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0年11月,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践行强军兴军,打造大国重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旗下专注于高端芯片设计研发的北京国睿中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我校发来感谢信,称赞赵继泽老师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公司承担国家重大装备核心器件的“核高基”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参加了‘华睿’系列等多个重点项目的研发,并做出杰出贡献”。
2021年5月,在第六届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高峰论坛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前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志英少将,邀请赵继泽老师加入全国计算机原理课程规范制定小组。
同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包云岗研究员,邀请我校加入联盟工作,与赵继泽老师商讨了进一步合作的相关事宜。
当然,学生的认可才是真正的优秀。在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完成的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2014,2015,2016,2017)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被我校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20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评价为与主要专业工作相关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最高的课程,他本人被认为是对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教师。
2009年,赵继泽老师获得山西省第十届育人杯先进个人,2017年,获得太原科技大学笃行科大人优秀教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年复一年,全身心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赵继泽老师的所作所为不正符合这鲜明的写照吗?
信息来源:山西省教育厅